第(2/3)页 问题现在已经晚上了,自己如果离开王府,到被服厂去找董婉宁,那不就是那个了吧。唉,还是明天以巡视的名义去看看这位“身怀名.器”的姑娘吧。 晚上了无事事,朱常浩也回到了寝宫,躺在炕上,拿起了一本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看起来。 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据说这书被一个叫李约瑟的人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现在这本书就在本王的手里,要将这本书好好地审阅。 这书,朱常浩越看,心里很是喜欢,因为这书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啊。 整本书的内容有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各卷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朱常浩在这里面,还发现了好多初级物理学的知识,什么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解释虹及龙卷风、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羌人冷作冶炼中对“瘊子”的应用、“浸铜”的生产,还有毕昇的活字印刷。 朱常浩看的很快,就在刘紫莲已经睡下了,他在六根烛台的照明下,将这最后一卷给看完了。 最后,朱常浩决定,将一些太荒谬的地方,进行删改以后,此书应该植入到皇家学堂的课程里面。 将《梦溪笔谈》的内容变成皇家学堂课本的这件事,让朱常浩意识到,我们华夏五千年的文明里面,是有好多的珍贵知识,以后除了吸取现在自己和其他人编撰的教材以外,还应该向古人搜寻知识。 想到这里,朱常浩记得自己在巡视辽东的时候,交代过将《永乐大典》运送到汉中刊印,两个多月过去了,怎么还没有见过书呢?明天去问问刘正咋回事。 第二天一早,朱常浩刚苏醒起来,做了一通《内经》吐纳术之后,连早饭也没有吃,就对刘正说道,“老刘,备马,去军器监。” “是,王爷” 朔风凛冽,从关中平原刮过来的寒风,让朱常浩意识到,“今天大明还是苦寒啊,不知道又要饿死冻死多少老百姓啊!” 在路上,朱常浩问道,“老刘,那个嘉靖本的《永乐大典》什么时候到汉中,有消息吗?” 刘正刚好在作昨天翻看这期间的情报信息的时候,看过从南京传来的消息,说《永乐大典》嘉靖本要在年后启程,估计在四月份,才能在抵达汉中,京师的也一样。 朱常浩听了,还有五个月的时间,那就等等吧。 汉江河谷,除了草木掉落,还有去年移民的灾民在河滩上放羊以外,也基本看不到几个人了。 半个时辰,到了河岸边,孙元化立即让人准备小船将王爷一行接过去。 由于汉江正处在枯水期,水位下降了好多,朱常浩看着这水位,想到这几年来,按照原先那个时空的说法,现在正是第三次地球小冰河时期。 小冰河时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降水稀少,天气酷寒,自然灾害频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