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台北秋狩(六)-《铁幕降临》
第(2/3)页
突然,他迟疑了一下,抬头看了一眼北面。曾玉明心想,基隆河在艋舺北面,明匪会不会虚晃一枪,顺着基隆河从北面登陆,从后面包抄艋舺?
“基隆河?曾大人,看来我们还得兵分两路,迎战明匪。”丁曰健很聪明,他看出曾玉明的心思。是的,北面的基隆河不得不防。但关渡到艋舺只有十五里路,总不能让明匪长驱直入,兵临城下。
曾玉明摇摇头,缓缓坐了下来,“是三路,水上还得一路。”
丁曰健点点头,看了一下黄龙安,“黄总理,你顶郊现在能出多少战船。”
“四艘大船已在江上。”上午听到沪尾的炮声,黄龙安仓促准备了四艘大船在江上巡查。
水师还有八艘,加上黄龙安的三艘,总共有十二艘战船。
曾玉明觉得不是很保险,略带些不满,“四艘战船太少了,火攻船能赶紧准备吗?!火攻要想奏效,起码须得二三十只火攻船同时发力。”
丁曰健、曾玉明全都知道,水军师船不如商船质量优良,水勇也不如远洋商船上的护卫精锐,现在水勇也成了惊弓之鸟,只有征调顶郊商船,依靠地方豪强,才有可能抵御明军的进犯,保住艋舺,保住北台湾。
“启禀大人,火攻船需要小船、竹排、柴草、硫磺,这些都不是问题,只是仓促之间,无法制备这许多。”
丁曰健冷哼一声,“什么时候可以制备完成。”
黄龙安眼睛一跳,连忙回话,“傍晚前后,一准完工。码头上还有十艘大货船,刚刚已经让他们准备。傍晚前后,也一准能够使用。”
商船要改成战船,需要把货物全部清空,还有加上许多防御设备。
“那就先上那十二艘战船,如果不行,晚上再火攻发力。”曾玉明看着李朝安,“李大人,这水上的调度,就有劳于你了。”
“末将万死不辞!”李朝安是水师参将,对于水战,他一点儿也不含糊。在他看来,十二艘大船,对付四艘海盗船,这也太容易了。
“陆路上的明军,由我带领绿营兵丁迎头痛击。”曾玉明看着陈光辉,“陈将军,明军虽然人少,但不可小觑。你带领本部人马小心接战。我将带领大队人马,为你接应。”
陈光辉一拱手,“末将万死不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