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不战而屈人之兵-《汉劫》
第(3/3)页
第三人的话更厉害,他说出了曹伯瑜善于用计尤其借助地形等条件打仗的优点,他只是从前面两场战役中分析出来的具体曹伯瑜还有什么特点还不得而知。在讲完曹伯瑜的特点后他说出了一个令尉迟玉峰大惊失色的消息。他告诉尉迟玉峰现在唯一仰仗的只有自己城中的这些士兵了,就别指望着楼兰来救援了,因为高昌驻军已经出动并且正在楼兰国境内同楼兰军队交战,楼兰怎会有余力再来救援他呢。
来于阗城的共有三人,他们各自将话说完后第一人算是他们的领头人又给尉迟玉峰说了曹伯瑜的条件。他不会因为劝他们投降而随便更改李昊的对西域的改革政策,他只能给尉迟玉峰许诺会按照以前那些没有经过战斗就像李昊投诚的小国一样的待遇。
毕竟于阗国此时已经算是叛军,他们能有这个待遇就不错了,最起码尉迟玉峰在战败后被斩是肯定的,别人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这个劝降的人说完曹伯瑜的条件后不再说话,而另外两名说客也不再言语,他们静静的等待着尉迟玉峰的答复,他们知道尉迟玉峰得需要考虑。所以三人很自觉的给尉迟玉峰道别,临走时告诉尉迟玉峰曹伯瑜只给了他三天的时间,如果三天后不投降,他们给尉迟玉峰提醒了一句曹伯瑜已经有了对付他们的法子。
在三名说客走后,尉迟玉峰陷入了沉思之中,此时他的王宫大殿中的文官武将也一个个议论起来,其实王宫大殿的这些人从刚才三名说客的话中也听出了曹伯瑜的厉害之处,在两场战役后他的军队竟然是可怕的零伤亡,可见曹伯瑜行军作战的能力有多强。
不到半天的功夫尉迟玉峰就从沉思中醒了过来,他问问大殿中这些文官武将的想法,他们中除了有几个只有勇武之力没有什么头脑的武将主张同敌死战外其余几乎所有人竟然主张投降。
当然尉迟玉峰知道这不是他们怕死,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得来的结果,事实上明知前面是座山还硬着头皮去撞得是傻子。尉迟玉峰其实早就有投降的打算但一直犹豫不决在听到楼兰此时也自身难保后才有了决定,最后给大臣们宣布决定投降。
在说出投降曹伯瑜的话后,尉迟玉峰似是老了几岁一般,坐在自己的王座上低头叹息了一声:“唉,其实做个太平王爷也不错,总好过整天为国事操心!”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