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新山和约-《雄起澳洲》
第(2/3)页
对于这样的要求,不仅缅甸不同意,大明也不同意。毕竟萨尔温江是一条天险。如果将暹缅边界推到了这里,那两国在边界上的军事纠纷,很可能会因大河之险,而大大减少。
不说缅甸攻打暹罗,会多费好些力气。就是暹罗反攻缅甸,那也不容易。这边境,也就安定了。那两国的矛盾,也就大大降低。这可不符合大明的预期!
因为大明从没有想过,缅甸和暹罗能真的好好相处。万一他们联合起来了,反而不利于大明在联盟内部的地位。
所以大明施压,让暹罗,放弃萨尔温江以东的领土诉求。而丹那沙林地区,相比萨尔温江以东,就没有那么高的军事价值。因此可以割舍。
毕竟无论怎么说,缅甸都是暹缅之战的挑起国。现在又是没有战败,但等同战败的求和者。不付出一定的代价,那是不可能的。也好让缅甸记住教训,同时对暹罗保持怀恨之心。
这样两个国家才走不到一起,保证大明的利益。
暹罗由于忌惮大明的实力,也明白大明在暹缅之战中,给暹罗带来的助力。所以不敢过于违背大明的意思,便见好就好,只要丹那沙林地区。赔款也降到三千五百万华元。
缅甸再不愿,也在联军的威逼和大明的强压下,答应下来。两国使者,也在1796年一月八日,大明新山市,签订了《暹缅新山和约》。以官方的身份,结束战争。
与之一起的,还有《明暹缅三国新山盟约》。这是大明要求的,为的是增强联盟的紧密性。并明确大明在联盟内部的主导地位。
说起来,这场暹缅之战,从九月初开始,直到次年一月初结束。历时四个多月。在无数场暹缅之战中,并不算长。但它是次在外部势力的干预下,结束战争。
其中缅甸死伤七十多万人,暹罗死伤五十多万,都损失不小。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平民百姓,并不全是士兵。并且还有一些水分,有些夸大了。
按照大明所派遣的战争观察员的统计,双方死伤,加起来都不到一百万人。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让伤亡达到这等规模,也是令人咋舌。
而这,就是火枪的功劳了。也让暹缅两国,再一次认识到了火枪的军事价值。现在双方都让派驻大明的使节,和大明商量着军购。想要再买一批数量不小的火枪,大规模装备部队。如果能将火枪生产方法买到,那就再好不过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