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柔佛之变 (二)--影响-《雄起澳洲》


    第(2/3)页

    而在洪水到来之前,明京储备了很多战备物资。只等南洋的船队到来,就可以运往南洋。结果遭了洪灾,三成战备物资被寖泡,霉变质,完全不能食用。

    若不是大明连夜组织警察和军队强运物质,那损失,估计会更严重。

    但剩下的物资,也因救灾需要,被提前拿了出来。分给灾民,填饱肚子。

    明京可是有五十多万人口,所以那么多嘴加在一起,又消耗了两成物资。要是洪灾再持续十天半个月,那物资,更是消耗得一分不剩了。

    如今剩下来五成,也只够一个集团军食用半年。这还是没有任何突因素,常规状态下的消耗情况。而战场上瞬息万变,谁也保不准,会生什么突状况。

    像这风灾,不就具有突性么?否则战备物资,也不会只剩半成。

    即使大明现在,加快生产,补充战备物资,那也来不及了。因为战备物资,先要从全国各地调配。然后运送到明京,或是深加工,或是二次周转调配。

    这每个环节,都要花费不少时间。再算上明京工厂尽毁的现实,完全就不可能将消耗的战备物资,补充回来。

    而无论什么时代,后勤都对战争的走势,影响深远。毕竟人是铁,饭是钢,一日不吃饿得慌。打仗又是个体力活,不吃饱喝足,补充体力,那上战场,也很难保持最好状态。

    所以这战备物资、工业生产出现问题,对战争迫在眉睫的大明,极为不利。

    越往下想,南峰心里就越烦。便揉了揉有些酸痛的眉心,舒缓压力。

    带路的官员,察言观色的能力还是不错的。便提着心思,谨小慎微的带着南峰上到设在边界的瞭望塔。

    这是很早之前,就建在明柔边境的。目的是观察边界动态,防止可能出现的意外。只是在柔佛没生王位之乱前,瞭望塔很矮。现在设了铁丝网,瞭望塔也得到加高加固。

    站在上面,能很清晰的感受到拂面的清风。因马来半岛常年湿热,所以刚刚就下过一阵小雨。空气,也极为新鲜、清爽。吹在人的脸上,轻轻地、柔柔地。让人不自觉的,心境开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