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缅方代表听闻这火器交易,也有心分一杯羹。毕竟每次让大明卖火器,总会求爷爷、告奶奶,十分不易。如今有这个时机,自然不能放过。 便加紧和国内沟通,阐述利弊,让其拿出能让大明动心的条件。 于是在第二轮谈判开始的前一天,缅方代表,再次找到夏冰。这次他没有再提丹那沙林的归属问题,而是拿出最大的底牌--租借土地。 作为新兴的海上大国,大明是非常迫切的在各地建立商港。缅甸在上次内忧外患中,就把勃生、仰光、勃固、毛毯棉四城,定为通商口岸。且贸易对象,只针对大明。 这就使缅甸的市场,成为大明专属。即使缅甸的人口不算多,百姓也不算富足。但上流社会,还是十分贪图享受的。大明只需要多售卖一些奢侈品,就能赚取很多的钱财。 但和租借区相比,通商口岸,仍有很多的限制。比如每天的通关总量,就为越加繁盛的明缅贸易,套上了一把沉重的枷锁。因此,大明不止一次提出租借的要求。 只是权衡利弊后,都被缅甸硬着头皮拒绝了。 如今为了讨大明欢心,缅甸主动提出,将仰光河以南方圆二十里地,租借给大明。要知道,仰光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不仅有三条河流,绕城而过。还紧靠大海,连河互通。 尤其是狭长的海湾,是商船良好的避风港。 在很早之前,仰光就凭借便利的地理优势,展成重要的沿海城镇。近些年,得益于大明的海贸繁盛,仰光城更加繁荣,人口也越来越多。 缅甸愿意在这里划出一片租借地,倒真符合大明的心意。 尽管缅甸西南沿海的阿拉干,也深受大明影响。但碍于缅甸官方的存在,大明在明面上,并没和阿拉干人走得很近。只是很多事情,不是想遮掩就能遮掩掉的。所以长久以来,缅甸官方,也察觉到了大明和阿拉干人的关系不一般。 但受限于大明的表面功夫做得极好,缅甸又有求于大明。便在缅王孟云的授意下,保持沉默。这就使得缅甸和大明在阿拉干的事情上,达成了一种诡·异的默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