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报仇如杀鸡-《新闻局中局》


    第(2/3)页

    ……

    胡菲菲被打,两天都没缓过劲,做梦都想报复,动不动就问骆千帆打算什么时候帮她。骆千帆一点都不着急,四平八稳打了个比方:

    “小时候,逢年过节我妈都要杀鸡宰鹅,鸡都是散养着的,你拿着菜刀追它跑,累得半死也撵不上。要抓鸡,先要麻痹它,把刀藏起来,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喂食,趁鸡闷头啄食毫无戒备的时候出其不意想抓哪个抓哪个,现在要做的是就一个字——等!”

    骆千帆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带着胡菲菲跑条口、跑突发,骆千帆心思缜密,胡菲菲热情如火,俩人配合默契。

    几天下来,条口上的人全都混熟了,虹南虹东两个分局,局长政委的办公室随便进,一线的民警和协警也认识了许多,虽然继续漏稿,但是漏稿的次数少了。

    俩人写稿子的时候大多骆千帆执笔,但署名的时候,总是把胡菲菲的名字写在前面。通讯员的名字前也总会加上“特约”或“本报”两个字,“特约通讯员”、“本报通讯员”让人看着舒服。

    这只是形式上、细节上的变化,内容上来看,骆千帆的采访扎实,文风出其不意,切入点选择上也能打破常规,这让晚报的高傲尤其头大。

    这一天,虹南分局下辖的虹河派出所发生了一件小事。一个市民自行车被偷,没过几天,在街上走的时候看到有人骑着他的自行车,上去就把那人给按住了,报警,被虹河派出所的民警王天明带到了派出所。

    那人不承认偷车,说是从别人手里买的,但是提供不了发票。王天明一看就明白了,这家伙不是小偷,就是个贪便宜“买脏”的小市民,卖给他车的人才是小偷。

    王天明有主意,告诉那人给卖车人打电话,就说你还想再买一辆。那人急忙打电话,没半个小时,小偷果真又推来了一辆车,民警守株待兔,把小偷给抓个正着,后来一审,又牵出四个同伙,找回来20多辆还没出手的自行车。

    事情是个小事,可是骆千帆写稿子的时候别出心裁,突出了王天明本人,标题也独辟蹊径——“这个民警是个‘骗子’”,重点写他如何“骗”来小偷自投罗网,又顺藤摸瓜揪出一个团伙。

    文章写得像一样,非常可读,机智民警的形象跃然纸上。以前媒体写到民警,要么高大上,要么呆板,可以贴在门上当门神,这个“骗子”民警很招人喜欢。转天,稿件被公安报转载,虹城市公安局局长在系统大会上表扬了虹南分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