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骆千帆提议合作-《新闻局中局》


    第(2/3)页

    “……没什么。”高傲说,过一会儿又补充道:“他是我老师,我是他学生,我这做学生的不够资格,辜负了他……”

    “是吗?不可能的,如果鲁主任生你的气就不会经常喊错名字了,他……是不是喜欢你啊?”

    “……”高傲笑起来,咯咯咯笑了许久,说:“喜欢我的人多了他算老几?对了骆老师,我今天还没稿子呢,你有什么好线索可以共享?”

    骆千帆说:“我要有好线索还在这儿待着?还想问问高老师有什么线索,采访的时候你可要带我上,其实咱俩可以合作的,资源共享,跑口也轻松,省得你今天让我漏稿,我明天让你漏稿,怎么样?”

    ……

    记者之间的“合作”,一般称为通稿,有的地方也叫做串稿。独家稿件是新闻高度竞争的产物,但新闻竞争的烈度过大,就会逼记者相互通稿。

    一份高度市场化的报纸,高层领导巴不得每一篇稿件都是独家稿件,与此同时,又巴望着竞争对手所有的稿件自己报纸上都有。为此,报社就会针对条口记者制订严格的考核机制——奖励独家,惩罚漏稿。其目的是迫使记者全方位挖掘信息,尽量做到不遗漏重大事件。

    问题是独家很难,漏报普遍,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掌握的信息源渠道也是有差异的,不同媒体记者之间难免出现相互关注不同事件的可能,于是就会漏稿,漏稿就要被罚,一个月下来,独家稿件的奖励远远不够交漏稿的罚款。

    为逃避处罚,记者尽力与同行之间互通有无,通稿串稿,避免漏报,这对条口记者是有好处的,如果三个人通稿,每个人写一篇稿件,三个人就是三篇,一个稿子100块,三个就是300块,比写一篇独家稿件挣得还多。

    与采写独家稿件相比,通稿除了物质利益考虑外,在人际关系上,通稿的记者关系会拉近,一团和气,少了竞争的厮杀,多条朋友多条路,谁愿意得罪人呢?

    然而这样的结果是报社高层不愿意看到的,于是他们想出各种应对通稿的制度和办法,玩起了猫鼠游戏,以致漏稿和独家成为绑缚在记者身上难以摆脱的绳索,成为市场化媒体永恒的话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