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收获无数掌声-《新闻局中局》


    第(2/3)页

    骆千帆说:“虹城晚报也有不少你们的师兄师姐,记得下次别问他们这样的问题哦。”

    那人吐了吐舌头坐下来。

    第五个人问道:“骆老师,国外一个新闻前辈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这句话在我国是否具有现实意义?中国记者能否发挥类似瞭望者的价值?”

    骆千帆说:“当然。”

    提问者显然不大满意,说:“您的回答就这两个字。”

    骆千帆说:“说这句话的新闻前辈叫约瑟夫?普利策,新闻学至高荣誉普利策奖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如果这句话在中国没有现实意义,怎么会传承下来?谁会传承一些没有道理的话呢?”

    教室里再次响起掌声,石院长笑了笑,那学生给骆千帆挖了个陷阱,骆千帆没往里跳。

    骆千帆鞠躬致谢,说:“谢谢大家,果然没有问比较难的题目,还是我的师弟师妹照顾面子,拿我当自家人。那位同学,你一直在举手,你来问吧……”

    骆千帆终于点到那名打算刁难骆千帆的男生。男生终于得到了机会,他站起来问道:“你好,我是来自新闻系大三学生,我有两个问题要问你。

    “第一个问题:当一个报道无法改变现状,反而会伤害一些弱势群体的利益时,这个报道是否真的有意义?是否应该报道?你回答吧。”

    骆千帆笑笑说:“你果然是有备而来。事实上,这牵涉到记者报道两难困境下的选择问题。前段时间外地媒体报道过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困难群体,他们生活在下水道里,被称为“井下人”,有记者将此事披露出来,虽然消除了部分安全隐患,但也使得这些‘井下人’失去可能是最后的栖身之所。

    “有人就提出质疑,既然不能接触这群人的生存困境,报道出来有什么价值?对此,我个人观点是,记者对此该报道还是应该报道,因为报道可以唤起更多人的关注,并且可以促成这一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当然了,记者报道可以选择较为妥当的方式和角度,要多多思考,我们该怎么去帮助这样的人,他们是否应该拥有自由,即便是穷人也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我们应该能够给他提供他特别需要的救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