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生意扩展-《新闻局中局》


    第(2/3)页

    骆千帆不提加版的事,颜如玉也不提,转眼半个月过去了,这事没成,尚云峰也坐不住,怎么没信了呢?

    给颜如玉打电话:“你到我办公室来,把骆千帆也叫过来。”

    颜如玉和骆千帆一去,尚云峰就问他们:“虹都传媒要给小记者报加版的事情后来怎么说?”

    颜如玉很为难地说:“虹都传媒嫌价格太高,不加版了。而且他们还说,明年的报纸,他们要去找晚报合作小记者版,我一看事没成,也没敢向您汇报。”

    尚云峰脸一下子就黑了,今年虹城都市报能压住晚报,小记者部出了很大的力,那可是2.8万份的报纸(其实,实际数额过9万份)。如果明年2.8万份的报纸加到虹城晚报的头上,里外里就是5.6万份,能改变格局了,那可不成。

    尚云峰被迫问道:“加四个版,他们能出多少钱?”

    颜如玉望望骆千帆:“你说吧。”

    骆千帆为难地说:“我和颜总找他们谈过好几次,人家最多给1o万。人家说了,加的这些版面不是用来做广告的,而是为了刊小记者作文。家长总是提意见,花钱订报纸,成为都市报的小记者,作文写了一篇又一篇,就是刊登不了,再不登的话,明年不订报纸了。虹都传媒加版也是为了笼络客户、固定资源。”

    “而且他们说:小记者版的印刷费用也是虹都传媒来出,每天一睁眼,一两千块的印刷费纸张费流出去,成本很大。再加上雇人编辑版面,还要雇人搞活动,总之运营艰难……”

    骆千帆把困难说得一堆一堆的,颜如玉差点笑出来:我这个弟弟可真能忽悠。转念一想,谁不想多赚钱呢,况且双赢。小记者加版会强化来年小记者的展,对报社没坏处。

    信息不对称,尚云峰也犹豫了。骆千帆所说的确有道理,得了,1o万就1o万吧,反正不增加虹城都市报的运营成本。

    1o万又加了四个版,骆千帆转手找俩大客户,签订了一季度的广告合同,一家45万。

    另外找了一家大旅行社,合作,所有小记者组织的外出活动,不管是出省,还是出国,都由这一家大旅行社打理。

    费用来自于学生家长,回来写的游记刊登在报纸上,确保刊登的作文中,有三分之一提到旅行社的名字,相当于植入广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