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六章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墨道儒尊》


    第(2/3)页

    陈元考虑的,是这自称学正的老者,为什么要收他为徒?

    未闻天骄榜前,陈元对他的天赋颇为沾沾自喜,但在得知天骄榜上的第一人,年纪和其相仿,却早已是六品融元境巅峰,并且开始冲击五品聚心境时,着实狠狠震撼了一把。

    道笔未磨灭前,陈元身处七品明理境中段,即便道笔不曾磨灭,这么短的时间,要冲到七品巅峰,陈元亦没有十足的把握,更不要说六品融元境,足足了一个大境界......

    因此,陈元并不认为屠老是看上了他的天赋,那其中,必定有着某种理由......

    而这正是陈元担心的。

    “晚辈斗胆问一下,前辈要收晚辈为徒,是为传道之师?或是授业之师?还是解惑之师?”

    犹豫片刻,陈元拱手行了半礼后,抿了抿嘴唇,恭敬地问道。

    闻言,老者眼中浮现惊咦之色。陈元所问,出自古籍。

    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道为最高,授业次之,解惑再次......,解惑之师无有定数,授业之师二、三数足以,传道之师,古今难寻,有一,足矣!这句话是古时某位孔姓大贤所说。

    这句话,可以这么理解: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本事、解达弟子的疑难问题。

    三者中,传授道理的老师是第一等的老师,教给处世知识和技能的老师比第一等的老师要差些,解达弟子的疑难问题的老师比前面两种老师又要更差一些。

    这位先贤认为,一个人,接触得越多,学得越多,问题便越多,疑惑同样也会越来越多,因此解达弟子的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用规定数量,多多益善。

    而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必须有一定的本事,或耕、或织、或为官、或为兵。

    但这本事贵精而不贵多,因此教道这种本事的老师有那么二、三个便够了。

    唯有那传授道理的第一等老师,那位孔姓大贤认为,这种老师古今难寻,如果能碰到,有一个便足够了!

    解惑之师和现在的书院的教习有点相似,老师和弟子间并没有约束,弟子认为老师教的不好,可以离开,老师觉得弟子不行,同样可以让其滚蛋。

    授业之师和弟子之间,比之解惑之师多了一些约束,说是师徒,同时也可以看做是父子。这种老师一般不会收太多弟子,但只要收了弟子,往往会将其当做亲子般教导。弟子在授业之师年老之后,往往会接入家中侍奉。

    而被那位孔姓大贤认为是第一等老师的传道之师,不光在拜师时,要在字祖仓颉像前立誓,并且要行三礼,敬天,敬地,敬圣贤。三礼之后,燃烟祷祝,告天,告地,告众生,才算是完成了拜师礼节。

    作为传道之师的弟子,师荣则弟子荣,师耻则弟子耻,两者休戚与共。

    真要算起来,星老勉强算得上是陈元的传道之师。

    之前陈元并不知道这些,但云龙城别的不多,就是书院、买卖书籍的店多。于是在狠狠地下了一番功夫后,陈元总算对一些基础的常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才有上面一问。

    对此,屠老面有难色,犹豫片刻,才试探着问道:“老夫愿传道与你,如何?”

    老者隐藏的意思,便是要当陈元传道之师,而这,正是陈元不愿意的,毕竟,虽然星老这位老师时常表现得有些不着调,有时干脆就找不到人,但对陈元还是不错的,因此,陈元并不想转投他处。

    “抱歉,晚辈已有传道之师!”

    屠老闻言,微微一愣,他想过陈元会拒绝,但没有想到是竟然是以这个理由,这样一来,他想好的说辞就没用了......

    半饷,屠老叹了口气,脸上失望之色溢于言表,“可惜!”惋惜之后,屠老并没有放弃,“老夫有一道字颇为不凡,但未有弟子继承,尔可愿习之?”

    传道之师不可得,屠老只得转而求其次。

    陈元面色微变,以老者的身份,能被其赞为不凡的道字,威能绝对惊世,但是,不知怎的,陈元心里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似乎要是答应了,就会失去某样重要的事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