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一章 这样也可以?-《大清之祸害》
第(2/3)页
就在同时旁边拽着绳子,缓缓把纳瓦布大人往下放的锦衣卫士兵,一脸坏笑地松了手……
一个小时后,因为前任孟加拉纳瓦布横征暴敛,导致境内民不聊生,而且克扣军饷,nue待士卒等等总之一大堆罪状,在他手下头号大将哈桑的率领下,孟加拉军民毅然起义,并迅推翻了他的残bao统治然后拥戴哈桑为新的纳瓦布。紧接着又以孟加拉是孟加拉人的孟加拉为口号宣布脱离莫卧儿帝国,然后成立新的,du立的孟加拉王国,以哈桑为孟加拉国王,称为哈桑一世。同样紧接着哈桑一世陛下,又以大明皇帝陛下仁德宽厚,英明神武,神护天祐等等一大堆优点为理由,派出使团前往大明觐见皇帝陛下请求内附为属国。
当然,这支使团不是空着手去的。
“装上,全都装上!”
杨怀满意地看着他面前。
这里是纳瓦布大人的一处秘密宝库,在新的孟加拉国王哈桑陛下威逼利诱下,当然主要是看过了纳瓦布大人的现状后,他的一位宠姬很痛快地供出了这处藏宝库,顺便自己也爬到了哈桑陛下的床上,当这座宝库大门打开的时候连杨怀都不禁有点头晕的感觉,不计其数的金币和银币还各种各样的宝石,装满了数十个巨大的木箱,胡乱地摆放在宝库中。
而现在,这都是孟加拉国王对大明皇帝陛下的孝心了。
“大人,清点完毕,一共是黄金一万八千斤,白银十二万斤,各种珠宝价值龙元三百万。”
一名锦衣卫军官说道。
“才这么点?”
杨怀有些不满地说。
一万八千斤黄金听上去的确不少,当然,看着其实也挺多,但实际上还不到五百万龙元,十二万斤白银则不到两百万,加上珠宝也才不过是一千万龙元而已,而孟加拉人需要向大明进贡五千万,也就是说这才仅仅是五分之一而已。
“国王陛下,您任重而道远啊!”
他转过头,拍着哈桑一世的肩膀一本正经地说。
后者咬了咬牙,然后对身旁的孟加拉军官说道:“抄那些寺庙和富商,哪怕神像上镶嵌的宝石也给我挖出来,无论如何也必须要在一个月之内把给皇帝陛下的贡品凑齐。还有,在阿尔巴格堡内所有可能埋藏财宝的地方,挖地三尺给我找,派出士兵清空各地所有城市的官府仓库,能搜集到的金银珠宝全都送过来。另外告诉那些老百姓,莫卧儿人的大军正在赶来,如果不想再给莫卧儿皇帝当奴隶就拿出所有金银,大明皇帝陛下才是我们的救星,大明皇帝陛下不但会让孟加拉人自己管理国家,而且以后不会再收人头税,所以现在必须要让皇帝陛下看到我们的忠诚。”
那军官立刻跑去照此办理了。
而杨怀则满意地拍了拍哈桑一世的肩膀,然后继续指挥锦衣卫把宝库里的金银珠宝装车了。
实际上对于孟加拉人,尤其是哈桑和那些支持他的官员将领们来说,并不是很抵触明军的入侵,因为明军给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他们可以在明军保护下,彻底摆脱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虽然明军要的比较多,但这些又不可能是他们出,相反可以借此机会玩一下清除异己,把那些对莫卧儿帝国比较忠心的官员,将领,富商统统抓起来抄家,然后用抄家的收入做为给大明的贡品,换取大明的保护。
至于老百姓……
那个就更不会受影响了,为了凑出给大明皇帝的贡品,哈桑的确无所不用其极,实际上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都是很干脆地派出军队把看中的目标抓起来,扔到地牢里,和半死不活的纳瓦布大人一块儿关几天,什么时候目标的家人把满足他标准的金银送来了,什么时候再放出去。
但他祸害的是有钱人。
普通老百姓有个屁钱,他就算抓一万人,到最后勒索出来的说不定还不如随便一个富商的。
他根本不可能拿那些普通老百姓当肥羊,后者有个屁油水,如果杨丰要得缓,那么他可以通过压榨普通老百姓,慢慢一点点凑出来,但杨丰要他一个月凑出五千万龙元,那么他就只能去祸害有钱人了,既然他祸害的是有钱人,那么孟加拉老百姓闲得蛋疼了也不会起来反抗的。
总之,随着锦衣卫的进驻,孟加拉就是这个样子了。
孟加拉人民在孟加拉苏丹国灭亡两百年后,终于又重新恢复了他们的du立与自由,虽然他们需要紧接着向大明称臣,但这没什么大不了,向大明称臣的国家有的是,总比之前他们作为莫卧儿帝国一个省要强。更何况大明对待属国可以说是最好的,大明一不干涉属国内政,二不收属国老百姓人头税,三不征调属国老百姓上战场当炮灰,无论相比起莫卧儿帝国还是欧洲殖民者,杨皇帝都要好得多。唯一的问题也就是大明商人的种种特权,摧毁了属国本地的工商业,让这些属国全都变成了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供应地,彻彻底底沦为经济殖民地。但这与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关系,普通老百姓受本国商人压榨和受大明商人压榨,都没感觉有什么区别,甚至大明的廉价工业品还让他们收益,比如说廉价的棉布就让很多以前衣不蔽体的贫民穿上了衣服。还有就是作为大明属国,肯定要面临汉人传教士或者说教化使的问题,这对于宗教氛围浓厚的孟加拉人来说的确会有点抵触,但欧洲殖民者在这里一样是传教,既然孟加拉人民能够忍受欧洲传教士,当然也能忍受大明的教化使。
总之面对明军入侵,孟加拉老百姓表现淡定,最上层也在为以后彻底摆脱莫卧儿帝国而兴奋不已,也就只有中层不满,在一些地方官员,富商,还有寺庙长老们鼓动下,也爆了一些地方上的叛乱。
当然,这就是哈桑一世的工作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