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恩威并济-《三国之寒门天下》


    第(2/3)页

    转过身,秦宓朝郭嘉说道:“主公,这里面并无彭羕与法正获罪的证据,仅仅是诋毁和宣泄不满情绪而已。”

    法正和彭羕听到秦宓的话,也恍然大悟,细细想来,这些弹劾他们的竹简中,的确没有一条是对他们犯罪的控诉,可他们仍旧不安地望着郭嘉,众口铄金,人言可畏,这堆积成山的竹简就算是空穴来风,郭嘉会不会顺从众意而处置他们,难说。

    “郭修,法正和彭羕,可触犯了律法?”

    郭嘉不温不火地问道。

    一直在一旁冷眼旁观的郭修神情淡漠,回道:“彭羕在职两年有余,法正在职一年有余,皆无触犯律法行为,各地官员不满两位是因他们对待同僚态度倨傲,形色嚣然。”

    御史台的郭修这番话说完,法正和彭羕总算是有了大难不死的觉悟,执掌监察之权的郭修说他二人没罪,那就是定论了。

    此时此刻,二人幡然悔悟,原来他们如此被同僚不喜,甚至暗中敌视,无关政见,而在德行。

    郭嘉两年来看着不断有人弹劾彭羕和后来的法正,心知肚明,奉行以法治人的他看不出法正和彭羕究竟犯了什么罪。

    二人德行不够,不能服众,但不能否认二人的才华,郭嘉安排下去的政务,他二人都能一丝不苟地完成,凭这一点,郭嘉就不能仅凭下属官员毫无依据的弹劾而治他们的罪。

    法正,张松等这样的人,在郭嘉心中,他们是小人

    历史上他们出卖刘璋,迎刘备入蜀,足以证明他们是小人

    刘璋待张松不薄,位居益州别驾的张松论权势,在益州排的上前列,可张松认为刘璋不是雄主,法正在刘璋手下不受重用,怀才不遇,这些,都不是他们出卖刘璋的理由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这里,君子合则留,不合则去,刘璋没有对不起他二人的地方,但这二人一边不肯弃刘璋而去,一边还要里应外合帮助外人来谋夺刘璋的基业,退一万步讲,二人对刘璋有意见,那也可以视情况而出力,刘璋以国士待之,则以国士报之,刘璋以众人待之,则出众人之力,可暗中背主就是令人不齿的小人行径了。

    至于是不是因为帮助了刘备这位皇叔而显得他们弃暗投明,行径高尚。刘备不是道德标准,不是站在刘备一边就是正义,不是反对刘备就是邪恶。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郭嘉不可能以君子小人来作为用人标准,才华和品德没有直接联系,法正在郭嘉眼中是小人,但郭嘉还是要用他,因为法正有才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张松要辅佐雄主,法正想要施展才华,郭嘉能给他们,能满足他们,就会尽量去做,若终有一日还是有人选择背叛,郭嘉无话可说,至少他仁至义尽,道义上,他要做得道者,而不是失道者。

    “法正,彭羕,你们起来吧,不用跪着,我让你们看这些竹简的原因,是想让你们明白,益州官员若能一心为公,大家戮力合心,才能事半功倍,你们有才华,但你们能力有限。我作为你们的主公,我治理益州靠你们,你们作为益州位居要职的官员,你们要做好分内之事,靠的就是下属官员,虽然益州废除了举孝廉,但不代表我否定了德行。与人之善,便是利己之善。”

    郭嘉把地方官员压了两年的苦水今天倒给当事人,能不能点醒他们,就看他们自己了。

    法正彭羕双目含泪地朝郭嘉伏地一拜,以示谢恩。

    众怒难犯,换了别的人主,恐怕为了平息众怒,真就治了他们的罪,尽管从律法角度,态度高傲对人不假颜色不犯法。

    三人离去后,郭嘉朝秦宓望去,问:“子勑觉得我这么做,合适吗?”

    秦宓微微一笑,对郭嘉道:“主公此举,可使二人引以为戒,也无违背主公定下以法治人的原则,今日之恩,会让二人铭记一生。”

    恩威恩威,不是拿着刀才能施威,也不是赏赐才能昭显恩德。

    事情已经妥善处理完了,刚送走秦宓朝回走,却没想到今日事情不少,甄尧匆匆忙忙地趋步来到堂中,神情凝重地说了一则刚刚得来的消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