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走投无路-《三国之寒门天下》


    第(2/3)页

    攻黎阳,就是打袁谭。

    曹操斟酌片刻,想通了荀攸献策的理由和目的。

    袁氏在防范曹操,那么曹操一直不打河北,袁氏即便想要斩除对方,却也忌惮曹操来坐收渔利。

    曹操一日不打,他们就一日防范下去。

    荀攸的计策就是让曹操主动去为这两卸下心理包袱。

    依曹操现在的兵力与粮草,他不可能将河北直接吞下,攻打黎阳是虚张声势,打给这两看,而后撤军便是一个信号,是曹操久攻不下三军疲敝无力再战的信号,这样的话,袁氏心里头等大敌曹操的威胁会降低不少,外部威胁降低,那么就是内部矛盾爆发的时候。

    “此计甚妙,不过我还想做个修改,我攻不下黎阳,而后撤军向南,佯攻荆州!”

    曹操咧嘴大笑,荀攸浅笑不语。

    眼角余光瞧见正在心无旁骛练字的曹冲,曹操收起笑意怔怔出神。

    荀攸起身告辞,曹操回过神来与荀攸一同出门。

    走在府中庭院过道上,荀攸本不是一个多嘴的人,但是看到曹操这幅心事重重的样子,也忍不住多口问了一句。

    “主公有何心事?”

    曹操不答反问。

    “我命人去请司马家的仲达,去的人了吗?”不跳字。

    荀攸赶紧说道此事下官疏忽,昨日就已回复,不过,那个司马懿称病不就。”

    曹操嘴角泛起冷笑,仰天望去,淡淡道年轻气盛,不识时务。”

    若以士族而论,司马家可谓称得上在大汉建国前后便已立足中原,他们的祖先是在楚汉相争之时便已有王爵,大汉四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司马家出过不少位高权重的高官,但在士族结党营私形成庞大政治集团,门阀势力的东汉末年,司马家比不上在这个时期走上巅峰的袁家四世三公,而在朝纲**帝王昏庸的汉末,司马家没有趁势而起,反倒是朝着有些没落的趋势在发展。

    帮助司马家止住这个趋势的人,是曹操。

    在曹操治下,不管是荀家还是太傅杨彪或是钟家等等有名的士族,论底蕴与历史,都比不上司马家。

    司马家与曹家的渊源,或者说与曹操本人的直接关系非常重要,曹操早年仕途坎坷,几经沉浮,外放内调,升迁遭贬等等,在这个时期,曹操看透了汉室朝廷的风气,同时也尝遍人情冷暖,在这个时候,司马家帮过曹操,曹操能够出任洛阳城尉就是司马家的司马防举荐!

    司马防的司马朗现在在曹操手下当官,司马家也重新走上正轨,并没有湮没在天下大乱的惊涛骇浪中,而现在,曹操亲自命人去请司马防另一个司马懿出山。

    司马懿如今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本人才名不小,曹操能听到他的名字,不是来源民间,而是荀彧举荐。

    别人举荐的人或许有提拔羽翼的嫌疑,但荀彧从不轻易在曹操面前举荐人才,但凡他开口,那么此人必定有过人之才,曹操肯定重视。

    只是没想到司马懿竟然拒绝了曹操。

    官渡之战虽然曹操击败了袁绍,可从一开始便对曹操有偏见的文人墨客仍旧对曹操口诛笔伐,袁绍即便死了,也好似为国赴难慷慨就义,曹操反倒是坐实了国贼的名头。

    平情而论,很多名士不愿为郭嘉效力,与不愿为曹操效力的理由都是一样的。

    撇开那些迂腐的儒生一家之言,很多聪明人都瞧得出来郭嘉与曹操的野心,他们名为汉臣,实为汉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