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当然选择原谅他-《大唐第一少》


    第(2/3)页

    “这样一来,百济两头得利,凭着战争,狠狠的了一笔战争财,而等到陛下您下旨问罪的时候,若是百济派遣了时辰,带些特产前来长安上贡,编一条苦衷为借口,借着对大唐俯称臣,承诺对年年纳贡陛下以为如何?”玄世璟笑道。

    玄世璟的话说的是事实,这么多年来,大唐对待番邦的态度就是如此,始终怀着一颗宽厚的心去接纳他们,即便他们是如此狡诈反复。

    日子越来越太平,朝中的许多大臣已经没了当年的锐意进取,变得越来越沉迷安逸了。

    未等李二陛下说话,玄世璟便自顾自的说道:“还是如同以往,大唐天朝上邦以宽厚仁慈,饶恕百济,顺便准备些奖赏,让百济的使臣带回去,百济不但在战争当中两头得利,顺便又来大唐财一波。”

    事实就是让人如此窝火、憋屈,可是又能怎样?

    没错,对于这些番邦小国,朝堂上的臣子的态度就放在那里。

    当然是选择原谅他啊。

    “朝中对于番邦态度,也是顺应当下局势,也不是像你说的那样偏激,若真是如此,那此时此刻,朕与大军,就不会在辽东了。”李二陛下说道:“而且,若是像你说的那般,狠狠的拒绝那些来朝的番邦,一言不合就要与其开战,到最后苦的是谁?不是朕,不是朝中的文武大臣,是关中的子弟,是大唐的百姓!”

    南方的秀才北方的兵,若要论到出北塞打仗,调动的兵士,大多都是关中的子弟兵,而关中子弟兵当中的精锐,却又是各个世家的子侄辈。

    大唐世家下面的子侄辈,若想在战场上得功名,那也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他们是关中精锐骑兵部队当中的一员,他们家中优渥的条件供应得起,大唐骑兵也不是谁想进去就进去的,而一旦进去了,就要为大唐抛头颅洒热血,富贵险中求。

    所以,若是照着玄世璟说的再偏激一些,结局就是连年不断的战乱,受苦最多的是百姓,其次是才是勋贵。

    “璟儿,你说的固然是事实,听上去让人不忿。”李二陛下接着说道:“可是,这就是大势,朕身处高位,目光不可偏安一隅,璟儿你现在还小,要做的,就是逐渐把自己的格局放大一些,莫要被这些影响到你格局,你可明白?”

    若是静下心来想想,玄世璟自己也清楚,自己充其量就是个愤青,有时候喜欢图一时的痛快,也正是因为这个,李二陛下说玄世璟的格局需要逐步的去改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