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章:算账-《大唐第一少》


    第(2/3)页

    临安走到下面,走到河边麻吕身前,接过国书,捧着它,走到了李承乾的身侧,将其交给给了李承乾。

    李承乾将国书打开,仔细的看了看,这国书上说的,基本上与河边麻吕说的没有什么出入,多的话,无非都是些客套话,请罪的话看上去还听体面的,至于有几分虚情有几分假意又有几分真,那就不好说了。

    “贵国天皇认错的态度倒是很中肯。”李承乾放下手中的国书说道:“但是,起了刀兵战事,不是一封国书就能解决的掉的,外使说,是这个道理吧?”

    李承乾现在一心想要从倭国拿好处,尤其是倭国的那座银矿。

    大唐的货币改革现在基本上已经普及遍了了大唐的十三道,当然,还有些偏远的地方仍旧需要地方官府的努力,但是金银作为国库的储备,只能多,不能少。

    李二陛下和李承乾父子两人心里对于大唐的国库,始终是抱着居安思危的态度去看待的,两人可都是从那个穷年头走过来的,李二陛下体会的最深,而当年家里穷,李承乾这个太子年轻时候的日子,过的也不怎么好。

    那时候长安城中的东宫,就跟快要拆迁似的,一年到头为了省钱,连件新衣服都成了稀罕物。

    并不是说真的穷到了太子都穿不起新衣服,只是连太子的娘都穿旧衣服,太子能穿新的吗?

    要节俭!因为国库里没钱,内务府里没钱!

    “若是大唐愿意撤军,天皇陛下愿意在十年之内每年向大唐缴纳十万两白银为贡。”河边麻吕说道。

    “十年?一年十万两。”李承乾轻蔑一笑:“外使觉得,一百万两白银就能把大唐给打发了?外使可知道,此次大唐用兵,调动了多少人马?耗费了多少钱粮?在战场上死了多少将士?而这些死去的将士,大唐国库要拨调给他们的家属多少钱粮补贴?”

    被李承乾这样的语气一问,河边麻吕的心中一颤,紧接着,心就沉了下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