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章:低调的人才-《大唐第一少》
第(2/3)页
徐正卿这个人的优点是什么呢?出身好,有才华,有能力,够低调,还够听话,够忠心。
这样的臣子,不就正是帝王最喜欢的臣子吗?在官场上的官员,是金子,放在那里,总会发光的,就算不发光,金子就是金子,不会成为废铜烂铁。
李承乾不是无能之辈,对于朝中官员的了解,这么功课,可是从他十多岁一直做到现在的,官场上形形色色的官员,他都有印象,一说名字,他都能记得住。
“原来是这样。”李厥听到自家父皇的话之后,恍然大悟。
之前李厥的注意力一直都在狄仁杰身上,因为狄仁杰跟玄世璟有关系,而他先前也跟在玄世璟身边儿有一段时间,自然对狄仁杰有些了解,也一直入眼这位大理寺卿,至于狄仁杰身边儿的人,因为狄仁杰的关系,他很少去注意,所以也就遗漏了徐正卿这么个人才,今天听自己的父皇一说,仔细想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对于李厥的迟钝,李承乾也没有不耐烦,也并没有怪罪,李厥还年轻,现在在宫中也一直处于不争不抢不温不火的状态,可以说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自然对前边朝堂的事情了解不多,但是自从被封了太子之后,李厥也在努力的进步,努力的在学习这些东西,进步也是很快,这一点,李承乾是很欣慰的。
当初李承乾不也是一步一步这样被李二陛下教导着,被东宫之中各种老师教导着,才走到今天这一步吗?
当初立李厥为太子,除却李厥的出身正之外,也考虑到了李厥的性子,李厥这样的性子,十成十的守成之君。
不管是武德朝还是贞观朝,又或者是现在的永辉朝,都是大唐锐意进取的时候,贞观朝动武最多,贞观朝后期,一直到现在的永辉年间,大唐在政策上的改革和变动最多,这样的“动荡”持续过后,需要一个温和但是又不失进取心的君主来安稳大唐的局面,等到十年二十年过后,彻底稳定下来,再寻求新的突破。
至少李承乾在心里是这样规划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