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开国何茫然-《墟镇》
第(3/3)页
以二号祭祀坑中出土的立人像来说,人像头戴兽面形高冠,两臂平抬,两手呈持物献祭状,身着衣服三层,最外层衣服近似西方的“燕尾服”。
同坑出土的大型兽面具,造型极度夸张,方形脸看起来似人似兽,角尺形的大耳高耸,长长的眼球向外凸出,面容狰狞怪诞,正是青铜艺术中的极品。
三星堆青铜器以大量的人物、禽、兽、虫蛇、植物造型为主要特征。而以祖先崇拜和动、植物等自然神灵崇拜为主体的宗教观念,正是早期蜀人最主要的信仰和图腾崇拜。
两坑出土的上千件青铜器,除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外,其余的青铜器物,在种类和造型上都具有极为强烈的神话属性。
它们的出土,次向世人展示了商代中晚期,古蜀国青铜文明高度达的水平,和独具一格的文化特征。
尤为独特的是,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数量众多表现人“眼睛”的文物,而且这些珍贵的青铜文物,“眼睛”都极度夸张,瞳孔部分呈圆柱状高高突起。
此外,还有数十对“眼形铜饰件”,包括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十多种形式,周边均有榫孔,可以组装或单独悬挂、举奉,表现了古蜀人对“眼睛”特有的重视。
至于古蜀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刻画眼睛,青铜面具的眼睛瞳孔部分,又为什么要雕铸成圆柱状,后世学者认为,这正是古蜀人对祖先崇拜的表现。三星堆出土的突目铜面具等,正是古代蜀王蚕丛的神像。
华阳国志就曾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其墓葬称为“纵目人冢”。所谓“纵目”,就是指这类青铜面具眼睛上凸起的圆柱。
一种解释认为,蜀王蚕丛原本居住在西北岷山上游的汶山郡。此地“有碱石,煎之得盐。土地刚卤,不宜五谷。”直到近代,这些地方仍是严重缺碘,甲亢病流行的地区。
甲亢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眼睛凸出。因此蜀王蚕丛很可能是一位甲亢病患者,异致其眼睛像螃蟹一样向前突起。
正是因为如此,蚕丛的后人们在塑造先王神像的时候,对其形象进行了“神化”。这正是蜀王蚕丛的神像,被刻画成“纵目”的真正原因,而并非神话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之类的神异表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