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城南旧事-《大宋日月记》


    第(2/3)页

    那重病者所得的第三样灵药——姑娘的芳心,而自己呢?

    明日的眼前闪过两位“姑娘”——姑奶奶的俏脸,或嗔或怨,不遑多让。

    俺的娘,这药可不能吃多了,再好的药吃多了也会要人命的。

    唉,该怎么面对近在咫尺的孩他妈呢?他的头大起来。

    明日抬头看着清澈的蓝天,想到千年后的雾霾锁城,深深地呼吸一口气,心情大好,托起铜钵盂,明为化缘,暗中探路。

    他不慌不忙,走街串巷,着实将燕京城踩了一遭,以熟悉地理环境。

    同时,后世的普通话也派上了用场,跟各色人等零零碎碎地打听消息,再综合起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到了晚上,燕京城在他的心中,已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

    全城方圆三十六里,城墙高三丈,宽一丈五尺,基本保持了大辽国都的旧貌,甚至连建筑物的名称都未改变。

    燕京属原辽国陪都之一,内置宫阙,便是皇城,位于城内西南角,可谓城中之城。

    外城设有八门,旧辽皇城设有四门。

    其中外城的丹凤门为南西门,亦即皇城南门,此门设而不开,作为保卫京师的屏障。

    南面的行人要进城去,可走临近的开阳门,也就是明日所进之门。

    皇城的东门宣和门为正门,乃昔日大辽文武上朝之门。

    宣和门与外城的的迎春门位于一条直线的东西两端,夹着一条宽阔端直的长街,依稀就是后世的长安街。

    城内有四条东西、南北交叉的主干道,只是外城的迎春门与显西门之间、丹凤门与通天门之间,因中间隔着皇城而不能直接相通。

    皇城、官衙和权贵们的府邸位于城南,民居和市坊位于城北。

    在燕京最繁华的时候,有三市二十六坊,每坊四门,各有门楼,门楼上有匾额,署其坊名,号称幽云物华天宝之地。

    当年宋金《海上之盟》,夹攻辽国。

    本来应是宋军攻占燕京,却被辽军大败。

    于是金军便毫不客气地打下燕京,劫掠一空,还给大宋一个空城。

    时隔十年,呈现在明日眼前的,又是一个繁盛之城,百姓也算安居乐业,可知金人的管理不错。

    做秦桧时,明日对中原的战略态势作了相当深刻的了解,又得益于王氏的情报,对金人在中原的势力分布也心中有数。

    两百年前,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儿皇帝”石敬瑭,为了换取刚刚兴起的契丹王朝支持,将幽云十六州割让出去,其中的幽州便是燕京的前身。

    自此,中原王朝便失去了抵御马上民族南下的最大壁垒——长城,包括太行、燕山山脉诸多的山川、隘口、峡谷等天然屏障。

    失去这些要塞,北方民族的铁骑可以轻易入关南下,如洪水一般,席卷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

    这成为中原王朝心中永远的痛,大宋建立之初,太宗皇帝赵光义两次兵北伐,均遭惨败,遂有屈辱的《澶渊之盟》,换来百余年的宋辽和平。

    为了弥补失去的自然屏障,北宋不得不在两河大地广种树、挖河沟,以阻挡一旦开战后南下的北族骑兵。

    这也是北宋历代皇帝皆对“恢复燕云”念念不忘、一有机会就恨不得一逞祖宗遗志的原因。

    然而,天不遂人愿,或许,《海上之盟》便是靖康之耻的真正导火索,否则,大辽不灭,大宋自可不用直面如狼似虎的新兴大金。

    与虎谋皮,宋人等于自己做了自己的掘墓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