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厨子戏子痞子-《大宋日月记》


    第(2/3)页

    到了老郎主吴乞买这一代,始建京城。

    明日所见的会宁府,已经成形,城池由两个不等比例的长方形组成,呈“吕”形,周长二十余里。

    北城是“皇帝寨”旧址,现让女真百姓、官员居住。

    南城即皇城,仿唐城样式,有三门洞过梁式城门,左右侧门,分别叫“桃源洞”和“紫极洞”,城门过去六七十米,便至皇宫,即乾元殿。

    明日一行一进南城,便感觉跟以往大不一样。

    老郎主在位时,虽然建了皇宫,却并无汉人王室那么多繁文缛节。

    汉人皇宫在黎民百姓眼中,那是高不可攀的神圣殿堂,只可远观而不可近视,更别提如狼似虎的大内侍卫,戒备森严,敢于冲闯者便是犯了死罪。

    而大金皇宫,虽然也有侍卫把守,却形同虚设,任由女真子民进出,不分高低贵贱。

    往日的乾元殿,只要不是朝议之时,女真父老乡亲往来,车马不绝,自前朝门直抵后朝门,尽为出入之路。

    甚至有民间的纠纷,亦可直接找郎主仲裁。

    而前两代郎主也很亲民,“君民同川而浴,肩相摩于道。民虽杀鸡亦召其君同食,炙股烹脯以余肉和其菜捣臼中糜烂而进,率以为常”。

    这种淳朴的民风,亲密良好的君民关系,对于充满等级、尊卑观念的汉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或许这才是早期的金人所向披靡的原因,一个上下同心的民族,还有什么不可战胜的敌人?

    所以,明日在海州也是如此,海州王府第对百姓不设门禁,自由出入,军民鱼水情深,颇有大金初年的蒸蒸日上之气。

    然而此时的南城内,正在大兴土木,往日络绎不绝的女真民众,被众多的工匠所取代,即便有些民众在城门口指指点点,却被侍卫阻在皇城之外,想要近观而不得。

    果然是新皇新气象,小郎主合刺是在前辽状元韩昉和汉人大儒张用直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深受汉文化的熏陶,自然而言地信奉中原王朝的尊卑礼仪,当上了万民仰望的天子。

    明日心中嗟叹,后世有“富不过三代”之说,这古代帝国大多强不过三代,跟不屑子孙摒弃了父辈的优良传统有关。

    大金的国势拐点,只怕便是由此开始。

    他又心中警惕,原本的不测对策,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女真民众可自由出入皇城的基础上,现在也来不及跟忽里赤他们碰头上,只能靠这小子随机应变了。

    十八亲随驻足于前朝门外,明日解下佩刀,将金漆军令呈交殿前侍卫。

    这些侍卫大半是熟人,冲海州王抚胸致敬。

    一名面生的小宦官上来接应,另一名小宦官小跑着进殿通报。

    老郎主在时,大金皇宫的宦官极少,只是作为应景之用。

    小郎主既然信奉汉人王室那一套,扩充宦官是难免的。

    明日跟着小宦官进了乾元殿,正是上朝之时,远远地看见一干文武大臣在争执着什么。

    在上殿的途中,明日早已运起日月诀,将气场尽可能地散出去,没感觉到什么杀机或敌意,心中略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