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五章:建造学校的构想-《北宋有坦克》


    第(2/3)页

    杨康的才能如何,李初知道。

    如果让他正儿八经的去学习,然后再去经过各种考试,靠自己的本事是绝对能考的上的。

    只是这个时间多长,那就说不定了。

    也许需要十年,也许二十年,三十年。

    不过,真当要等那一天的时候,杨康也早已成为青年了。

    十年后,二十年后的事情谁能说的定?

    而且李初也不想杨康去学哪些个什么经义之类的书籍。儒家,儒学,李初是尊重,但是尊重不代表必须要用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方便巩固自己的位置和掌控,而且儒学一道展这么多年来早已经变了味道。

    别的不说,就说明朝时期的一些封建习俗,比如女子裹足,女子不能出门,女子地位等等等之类的。

    还有其他之类的一些东西,李初都不想再去提。

    这些东西是谁提出来的?

    李初好像记得是一个叫程朱的人提出来的,至于不是叫程朱,还是是两个不同的人李初就不得而知了,反正这个理学是就是儒学的一种,对后世影响十分恶劣,然后出那种书呆子、顽固份子也多,一个不好很容易扼杀本身的聪慧。

    当初送杨康去周老夫子学习更多的是为了启蒙。

    杨康今年也有十三了,然则因为此前家庭状况,并没有多少余钱去上学,很多书籍姿势都是自己在外偷学的。

    李初在笔记本电脑里弄了一些书籍课本过来。

    有一些百家学说,这些书籍定制价格便宜,因为在过去存在的刊物,定制便宜。

    然后还有一些后世的课文精选之类的,这些就贵了,尤其是数学一途,一本一年级数学课本的定制价格居然高达1ooo个定制币,好在只是第一本价值高点,后面的就非常的廉价了。

    李初全部弄成了电子稿,转换成繁体字,再让系统去掉一些关于现代的东西,重新整合的课本放在笔记本电脑里给杨康看书阅读。之所以待在车里不出来是因为笔记本没电了,靠车子的电力电呢,再加上车内也暖和。

    看着河水滔滔而过。

    这条双咱河不宽,此处渡口只有五十米,如今又是汛期,只是再汛期却也无法让车子强行通过,也只有等待白天了。

    再看看车内的杨康,看着他一副聚精会神的模样。

    领地内,百废待兴。
    第(2/3)页